評論|為什麼我們同情劉翔 而不同情孫楊?
[文眼]本次興奮劑違規事件之初,國內輿論對於孫楊的主流聲音是同情、支持,可隨著事情的逐步發酵,孫楊的形象一落千丈。他的前輩劉翔最終得到了公眾的同情…
內容導覽: 孫楊,劉翔,劉翔,孫楊,陰謀論,興奮劑
導語
[文眼]本次興奮劑違規事件之初,國內輿論對於孫楊的主流聲音是同情、支持,可隨著事情的逐步發酵,孫楊的形象一落千丈。他的前輩劉翔最終得到了公眾的同情。那麼,孫楊卻為何從從最初被同情淪落到如今被嫌棄的境地呢?
作者丨小狼
圖片丨來自網絡
孫楊二審終於有了結果。雖然縮短了禁賽期,禁賽期由8年變為4年零3個月,但孫楊依然會因此錯過東京奧運會和杭州亞運會。看似孫楊的上訴取得了一定的積極結果,然而卻並沒有引起國內輿論對他的同情。
劉翔與孫楊都是中國體壇難得一遇的天才運動員,也都為祖國爭得了巨大的榮譽。然而兩人深陷輿論風波時,民眾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劉翔兩次奧運會退賽也都曾引來批評之聲,但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同情劉翔,劉翔在輿論場中的處境已經徹底扭轉。
孫楊則正相反,本次興奮劑違規事件之初,國內輿論對於孫楊的主流聲音是同情、支持,可隨著事情的逐步發酵,孫楊的形象一落千丈,到如今輿論中同情孫楊的已經是極小一部分人。

為何劉翔最終得到了公眾的同情,而孫楊卻從最初被同情淪落到如今被嫌棄的境地?
陰謀論與壞規矩
劉翔與孫楊陷入輿論漩渦的原因完全不同。劉翔因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退賽,引起了國內民眾的巨大批評,陰謀論隨之而來,即“劉翔及其團隊早就知道無法參賽了,但因為不能損害贊助商利益,必須要演一出退賽”。民眾樸素的愛國熱情,在這種陰謀論的助推下,需要一個宣洩渠道,劉翔成為了輿論中最大的靶子。
而孫楊每一次陷入爭議,大多都是因為自己壞了規矩。無證駕駛、“誤服”興奮劑後相關領導與其母親商量處罰、暴力抗檢、聽證會現場請入未報批翻譯、微博洩露藥檢人員隱私,種種這般,皆因不遵守規矩引發的爭議。
讓劉翔陷入輿論漩渦的是陰謀論,而不能證偽的陰謀論是無力的,因此隨著時間的逐漸流逝,以及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後民眾不再對奧運金牌有原來那般執念(還有執念,但確實比以前好了很多),越來越多的人發覺劉翔本人從沒做錯過什麼。尤其2012年倫敦奧運會現場受傷,是無論如何做不了假的。

孫楊則正相反,讓他失去民眾同情的諸多“不守規矩”細節,正是隨著本次暴力抗檢事件逐步浮出水面的(不乏自爆的操作)。因此,孫楊也就隨著這些細節的曝光,越來越失去了大眾的同情。

孫楊的特權
其實,單純的壞規矩並不會讓孫楊在輿論中徹底失去支持。畢竟無證駕駛這樣的事情,也都隨著時間的推移淡化了,並沒有成為他身上抹不去的汙點。真正讓孫楊失去路人緣的,是孫楊的壞規矩背後所展現的特權。
壞規矩與壞規矩是不同的,有些壞規矩只是單純的“傻”,比如“無證駕駛事件”。據說孫楊的朋友向他保證可以搞定駕照,他就信以為真,直接開車出門了,甚至遇到對方全責的交通事故,還執意等交警來處理。這種壞規矩的事情,只能單純說明孫楊無知得“可愛”。如果說還能從這種事情多看出點什麼,那就是孫楊始終相信特權的存在,並迷戀這種特權帶來的方便。
這種“傻傻”地壞規矩的事情,不僅孫楊可以做,所有人都可以去做。因此這類事情帶來的爭議,並沒有超出“壞規矩”本身。
但孫楊另一些壞規矩的事情,則體現了他作為國內頂尖運動員所享有的特權優勢,這才是孫楊徹底輸掉路人緣的最後一根稻草。例如,他與恩師朱志根的矛盾雖然頗為複雜,但其中一項就是倫敦奧運會之後他不允許朱志根同時執教其他省隊運動員。這樣的特權在劉翔身上是不存在的,儘管劉翔有自己的“翔之隊”,但他從沒有限制教練孫海平執教其他運動員,對於自己的師弟謝文俊,劉翔也是多有提攜。
在暴力抗檢以及之後的仲裁過程中,最暴露孫楊特權的兩件事:其一,孫楊母親朋友圈透露仁川亞運會之後相關領導與其商議,如何對孫楊在2014年誤服興奮劑進行處罰;其二,孫楊在微博洩露檢測人員個人信息,引起對檢測人員的人肉搜索和網絡暴力。
孫楊母親的朋友圈,透露的是其依靠成績在體制內獲得的特權。這種特權類似於過去校園中的一維評價體系,即考試成績代表一切。老師口中的“好學生”,是考試成績好的學生,至於成績好的學生在其他方面是否有缺陷,老師並不關心。而且老師為了不影響“好學生”的成績,在其犯錯時大多會網開一面,面對犯同樣錯誤的差生則橫眉冷對。
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社會中屢見不鮮,而處於金字塔尖的“好學生”是有限的,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我們都是在犯錯誤時被嚴厲批評的“差生”,寬容對待的特權我們無法享受。憑成績、靠金牌、走關係,殊途同歸,不管你用的是哪個,本質上都是以特權享受優待。對於我們這些從沒享受過特權的普通人來說,這種行為、這類人是我們最為反感的。尤其隨著近年來社會進步、網絡發展,引起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潮,更對這類行為的容忍度越來越低。
不能說作為國內頂級運動員的劉翔從未享受過任何特權,但最起碼從未在參賽、處罰這類關係重大的事情享受過特權。比如劉翔參加亞運會前,田管中心接受採訪表示,劉翔不享有任何特權,他要參加國內選拔賽才能獲得亞運資格。相對照的,則是孫楊2014年參加全國游泳冠軍賽暨亞運會選拔賽時被查出誤服興奮劑,按照選拔賽的資格他已經失去了參加亞運會的資格,但游泳運動管理中心以綜合評定的理由確保孫楊參加了當年的仁川亞運會。並且一切關於孫楊誤服的檢測信息、處罰信息,都是在當年亞運會結束後才披露。以孫楊母親的朋友圈來看,實際上沒有發生的3個月的禁賽處罰是相關領導與其商議的結果。

而孫楊洩露檢測人員信息,則是使用了他作為公眾人物的特權。洩露他人隱私本身就是違法的,但一般人很難通過這樣的行為直接引發網絡暴力和人肉攻擊,因為缺少足夠多的粉絲和影響力。因此,作為公眾人物在這方面本應該更加謹慎,因為社交媒體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對他人生活造成巨大影響。然而,孫楊則沒有約束住自己手中的公眾人物特權,也沒有利用好這份特權,完全將其用在了捆綁輿論和洩私憤上。
想當普通人晚了
二審結果出來後,某媒體曾撰文披露了些許2018年左右對孫楊、孫楊母親、孫楊教練等人的採訪。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孫楊及其身邊人在2018年時還沉浸在“我好難”的自我麻醉中。

正如這篇文章所透露的那些細節,作為一名偉大的運動員,孫楊除了具備天賦外,也犧牲了太多。其實,這並不只是孫楊一個人面臨的情況,所有偉大的運動員,勢必都在經年累月的訓練、比賽中失去了生活中其他的細節。
對於這些,普通人很難感同身受,但完全可以理解。問題在於,我們理解他們的難處,但我們不會接受他們得了便宜賣乖。偉大的運動員當然犧牲了很多,但他們也得到了很多,尤其是孫楊,他收穫的(特權)遠比其他國內偉大的運動員要多。況且,從未有人逼迫孫楊不能停下來喘息,如果有那也只是他的父母和他自己。
也就是說你有犧牲,但也有巨大的回報,甚至還有很多見不得光的回報(特權)。此時如果還沉浸在“我太難”中無法自拔,還希望輿論能同情你,無異於痴人說夢。我們為何同情劉翔?因為再難的時候,哪怕兩次斷腿,他從未正面、側面流露一絲“我很難”的意味,他留給我們的永遠是微笑。我們為何喜歡姚明?因為姚明從來都是用他的幽默去化解那些職業生涯中的“我很難”。不管是劉翔還是姚明,他們都知道自己雖然難,但自己收穫了很多,比起大多數中國人要容易多了。可孫楊已經開上了賓利,卻沉浸在“我很難”之中,並且期望輿論能夠理解、同情他。想必,正是這種不切實際的奢望,讓公眾斬斷了對他的最後一絲同情吧。
關鍵字: 孫楊 劉翔 劉翔 孫楊 陰謀論 興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