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路疾走中放飛心情 探訪市區部分健身步道
儘管天氣炎熱,卻難擋市民健身的熱情。鹽瀆公園裡的特色健身步道。其中,鹽城市區建成健身步道300公里。鹽南高新區南海公園健身步道、鹽都小馬溝景觀綠廊跑步線路、鹽瀆公園健身步道分別獲評“省最美跑步線路”…
內容導覽: 步道,步道,鹽城市
儘管天氣炎熱,卻難擋市民健身的熱情。 顧善濟 攝
鹽瀆公園裡的特色健身步道。 顧善濟 攝
記者從市體育局瞭解到,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健身步道1300公里,總里程居全省前列。其中,鹽城市區建成健身步道300公里。鹽南高新區南海公園健身步道、鹽都小馬溝景觀綠廊跑步線路、鹽瀆公園健身步道分別獲評“省最美跑步線路”。
6月19日早晨,天氣涼爽,在市區範公路輔道東側(黃海路與魯藝路之間)一條健身步道上,不少市民或疾走如風,或閒庭信步。有單人步行,亦有人結伴邊走邊聊,一個由6人組成的“跑團”一路歡聲笑語,甚是醒目。記者注意到,健身的人群基本是中老年人,大多數人選擇了快走方式進行鍛鍊。

市民王女士和丈夫李先生一起鍛鍊。她對記者說:“這條健身步道真好!沒有這條健身步道之前,我們在小區裡繞圈走,小區裡的機動車單行道比較窄,不時要避讓汽車,不方便也不安全。有了這條健身步道,來回走一走,一點都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市民陳先生十分健談:“我一年有大半時間在外跑業務,但只要在家,基本每天會來這裡走一走,就是下雨天,我都會打著傘過來。在這裡跑步,我感受到一種力量。有時和高鐵動車一起跑,有時和普通火車一起跑,有時還會同時看到高鐵疾馳而過和飛機呼嘯掠過的場景。感覺還是蠻震撼的,這是我們的‘大鹽城’啊,發展到這一步真不容易!中國在強大,鹽城在發展,我們個人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可以這麼說,這條跑道給了我力量!”
如何把健身步道的功能發揮得更好?多位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個別人帶著狗來到這裡,隨地大小便,影響環境。此外,健身步道兩側青草比較茂盛,甚至蔓延到健身步道上,步道兩側一些椅子表面空隙也有青草冒出來,大家建議,希望能進一步加強管理。

夕陽西下,熱氣散去,聚龍湖公園逐漸熱鬧起來,環湖2300米長健身步道上的人影也多起來。6月20日19:30,記者在健身跑道起點處細細觀察,短短5分鐘,有66位市民從這裡快樂出發。
跟隨大家的步伐,記者邊走邊與健身的市民聊了起來。扎著丸子頭,身著粉色運動T恤和黑色運動褲,53歲的黃大姐充滿活力。黃大姐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告訴記者,聚龍湖邊的健身步道很好,離家近,鍛鍊方便,每次她總要跑上一兩圈。
戴著藍牙耳機,42歲的王前兵慢跑而來。王前兵是一位公務員,下班後經常到聚龍湖邊跑步,每次跑4圈多,10千米左右,運動時間1個多小時。“堅持跑步已經有5年了。”王前兵對跑道整體設置比較滿意,“這條健身步道很舒服,但也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有些路段不是很平整,地面有起伏。來這裡鍛鍊的人比較多,跑道就顯得有些窄,要是再寬些也許會更好。”
手臂上搭著一條白毛巾,51歲的周克明滿頭大汗。周克明是一名教師,堅持跑步已有10年,只要有時間,他每次都會跑5至10千米,每個月跑200千米左右。他告訴記者,以前自己沒有固定跑步的地方,最近才開始在聚龍湖公園的健身步道跑。他說:“我家住恆榮世家小區,以前也在不少地方跑步,感覺這裡的塑膠跑道不錯,有彈性,不傷膝蓋。有一些地方的步道比較硬,跑多了就不太舒服了。”
在這條健身步道上,還有不少孩子的身影。11歲的張馨顏喘著氣從遠處跑來,腦後的“馬尾”一下一下甩動著,很有節奏感。小姑娘在家長的陪伴下跑步,她不時看手腕上的表,計算時間。
鹽瀆公園裡有一條很顯眼的紅色健身步道。6月21日20:45,夜漸深,但行走在步道上的市民依然不少,或三五成群邊走邊聊,或獨自一人戴上耳機,邊聽音樂邊跑步。
“這條健身步道很寬敞,聞著路邊草木散發的清香,心曠神怡。”常來鹽瀆公園跑步的市民陳芳說,“我家住在公園道1號小區,只要晚上沒事,我就把一家人拽過來走一走跑一跑。這裡有樹有水,空氣清新,適合運動,有益健康。”
健身步道每隔一段距離,路邊就會有木牌提示:哪裡有公共衛生間,並標明瞭距離。一種特別的提示很受愛美人士的歡迎。這個提示是:“步行到此消耗能量約28.75卡路里,相當於消耗了約1.1勺米飯。”市民孫強指著一塊路邊寫有“科學健身指南”字樣的木牌說:“這種設計直觀,很人性化。”
兩位停下來休息的小夥,一身“專業化”裝備:跑鞋、護膝、跑步服、運動手錶、手機臂包、腰包、耳機……“這裡的步道是用細石子鋪設的,上面刷了一層紅色塗料,感覺上還是略硬了些。”其中一位名叫張曉飛的小夥邊擦汗邊說,“跑5公里下來還行,如果再跑多一點,腳就不太舒服了。”
張曉飛的同伴李明說:“這條健身步道用來散步還是蠻好的。周邊樹多、河多,水灣也多,更像溼地,健身環境絕對好。”
(鹽城網)
關鍵字: 步道 步道 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