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義在CBA行不通!慘遭下放後新秀霸氣歸來
他與祝銘震曾是北大雙子星。菜鳥賽季,祝銘震早早坐穩首發位置,而他卻被下放發展聯盟。參加新浪3X3黃金聯賽時的張寧。這就是賽場內外有著雙面性格的山西隊新秀——張寧… – 中國籃球
內容導覽: 中國籃球聯賽,張寧,CBA,祝銘震,CBA,張寧
深度| 新浪體育 #人物
一邊在CUBA舞臺綻放光彩,一邊在綜藝節目中積攢人氣,他的名氣,與質疑聲一同到達。
他與祝銘震曾是北大雙子星。菜鳥賽季,祝銘震早早坐穩首發位置,而他卻被下放發展聯盟。
新星就此隕落?
他的好強與不服輸在關鍵時刻拯救了自己。
這就是賽場內外有著雙面性格的山西隊新秀——張寧。
No.1 偏見
過去幾年,外界對張寧的看法只有兩種類型,要麼是欣賞,要麼就是偏見。
2018年,讀大三的張寧已經在CUBA中小有名氣,打出了名堂。
在北大校隊教練的鼓勵下,他與隊友祝銘震一起參加了綜藝節目《這!就是灌籃》第一季,他們同在李易峰與郭艾倫領銜的一隊,最終在12期節目後拿到了冠軍。

張寧是隊伍鐵打的主力,一場比賽、上下半場30分鐘,他幾乎從頭打到尾,在人員充足且事關有人淘汰的賽制中,出場時間就等價於領隊的信任。
在整個綜藝的錄製過程中,沒有人會對張寧的實力有所質疑,他的實力已經在CUBA賽場得到驗證。
2017-2019三個賽季,北京大學隊包攬了CUBA冠軍,張寧是核心隊員的存在。2019賽季的最後四場比賽,他場均得到24.25分、9個籃板、2.5次助攻與2.5次搶斷,閃耀賽場。
但外界對張寧打法的質疑,也伴隨著成就一同捲來。



身為後衛,他在一場比賽中持球與進攻比重太多,時常會從後場帶球一路突破對方內線得分。
《這!就是灌籃》的晉級賽裡,張寧的打法就曾遭到一名隊友A的不滿。
通過視頻呈現的整場比賽,那名隊友A一分未得,拿球時間幾乎為零,他們隊更多是在與另一位隊友B的配合下,張寧依靠個人能力得分。
北京大學2015年畢業的前校隊主力隊員、現效力於廣州隊的郭凱就坦言張寧的打法屬於個人英雄主義,“他可能覺得球在自己手裡比較穩妥。”
張寧認為打法的形成,與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
他對新浪體育解釋道:“以前在老家,小縣城,後衛基本上都是1米7,1米8,我的身高就是打3號位的,在進大學之前我從沒打過後衛,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傳球訓練,視野比較差。”

“在沒有足夠把握的情況下,我只能強攻,就算是投不進,也比我失誤強。”

直到大學,他才開始慢慢學會打後衛。
在郭凱看來,北大校隊給予了張寧輕鬆的打球環境。
“在職業隊,如果他在比賽中不願意傳球,希望過多地表現自己,肯定會‘得罪’老隊員。”但在北大校隊,師兄們給予他充分的理解。
郭凱說:“因為他剛大一時,我已經是在校的最後一年,拿到過冠軍了,心態比較佛系,有時候更希望年輕隊員多打打比賽。我們也會和教練這麼說,讓大一、大二的學弟多出場。”


但深諳籃球內涵的郭凱也知道,“林瘋狂”在紐約尼克斯隊的閃亮表現,終究只是個例,而且也不會重複上演同樣的劇情。集體項目不能只靠個人,“在賽場上表現的方式要更集體一些。”

對此,張寧早就曾深思熟慮,當時,志在衝擊CBA的他,已經提前一年改變了固有的打法。
“我知道到了職業賽場,不會像自己在大學校隊時有那麼多球權。”
外界喜歡拿張寧與祝銘震作比較,這對認識10年的好友在性格、場上風格等各個方面都截然不同。
郭凱與祝銘震後來成為了廣州隊隊友,他了解後者性格內向,沉穩內斂,在場上踏踏實實;張寧的性格則恰好相反,奔放,開朗,在賽場上喜歡表現自己。
張寧也承認,他與祝銘震相似點太少,因此他們在場外的交集並不多,有各自的好友圈,但只要站在場上,他們之間就會有惺惺相惜的感覺。
即便一些自媒體在評價他們時有明顯的傾向,將褒獎較多地送給祝銘震,但張寧並不在意。
他公開表達對威廉(祝銘震的英文名)的欣賞,“我覺得我和他的關係就像是《火影忍者》裡的鳴人與佐助,信仰與性格不同,但互相之間有羈絆。”
在離開北大後,張寧加入山西隊,祝銘震被廣州隊摘走。他們從同舟共濟的隊友變為你爭我奪的對手。
今年1月14日,兩隊在本賽季CBA聯賽中第一次碰面,這也是兩位新秀的首次對決。
張寧對這場比賽印象深刻,至今都記得自己得到的21分。郭凱也對這場比賽記憶猶新,並讚揚張寧的表現是該隊最佳。

“這場比賽,我卯足了勁。我感覺威廉還是和往常一樣,投入100%的精力,但我投入了120%。”
對於精力投入更多的原因,他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也許是見到昔日隊友後的興奮,也許是一種潛在的對比。
他生性要強。
同是新人,祝銘震在菜鳥賽季很快坐穩廣州隊主力,出場時間也得到了保障,但張寧在山西隊仍在摸爬滾打階段,還曾被下放到發展聯盟。
張寧希望,至少在那場比賽的賽場上,他要展現出不服輸的氣質。


“我和威廉是同時進入CBA,在我遇到困難時,我不希望自己退縮。”

No.2 標籤
雖然與張寧做隊友只有一年的時間,但郭凱一直覺得張寧身上有顯眼的標籤——要強,不服輸。
他從圈內人的口中聽說了一件事情,但也從未求證過——在進入CBA前,張寧曾去北控隊試訓過,並曾向北控隊提出挑戰,希望和每一位隊員1對1單挑。
郭凱對新浪體育豎起大拇指,“勝負結果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他有這樣的性格和這樣的勇氣,挺不容易的,敢於和職業選手去1打1。”

這符合張寧的作風,他的每一段成長經歷中似乎都能提煉出自己的標籤屬性。
張寧自認並非天賦型選手。他身邊的籃球職業選手,即便一週不訓練,也能照樣扣籃,但張寧無法做到這一點。
“不用說扣籃,我摸個籃筐可能都費勁。”

從小開始參加校運會,跑100米、200米,他有機會拿到獎牌,卻永遠拿不到第一。一次次的嘗試後,他接受了自己資質普通的事實。

“別看我壯,我的身體條件只是和普通人比起來有優勢,但和有天賦的人相比還差了很多。”

他覺得自己的跑跳能力不如別人,就會下足夠多的功夫訓練,增強力量,增強身體對抗的能力,他認為只有如此才能堅持追尋自己的理想。
讀中學時,他去清邁參加亞洲中學生聯賽,決賽對陣泰國的一支中學隊伍。
比賽還剩1分鐘,他們隊落後2分,張寧突破上籃,被對手包夾。他果斷把球分給隊友,為隊友創造了一個空位3分球機會,可是他卻狠狠摔在了地上。


摔倒的那一瞬間,張寧就有強烈的疼痛感,但他不想就此放棄,於是不顧傷病,馬上參與回防。最後,對手抓住他受傷的漏洞,選擇從他這裡突破,終場哨響,他們隊輸了4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賽事組委會將MVP破格頒給了張寧,除了認可他的表現之外,也有被他頑強一面所打動的原因。

剛進入北大校隊時,張寧渴望能快速融入球隊,想打好球,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憋得上火、狂長痘痘。
在訓練時,他喜歡與大隊員打對抗,體驗跟高手下棋似的過癮,但偶爾也會給師兄留下“目中無人”的感覺。
那段時間,張寧的眼中只有訓練。訓練之餘或是聚會之後,隊友們常會在一起打遊戲,但張寧甚少參與。
郭凱隱約記得,時下流行的遊戲,他都不曾接觸,“我覺得他是一個很自律的人,訓練很刻苦,會去聘請教練提升能力,也會自己自覺做力量訓練。”
去年8月,張寧參加了CBA選秀。他是球迷眼中潛在的狀元,而這個頭銜也吸引著張寧,他毫不掩飾對它的嚮往。
“我希望自己是狀元,希望姚明第一個唸到的是我的名字。”
可惜,在殷殷期盼中,他等來的卻是區俊炫的名字,後者被上海隊摘中。有意思的是,他和區俊炫、朱鬆瑋曾在同一時間去上海隊試訓,但對方選擇的並不是他。
“我猜測上海隊抽到狀元籤時,肯定想要內線的大個子球員。”這是他得出的自己落選緣由。
等了好幾輪,他終於在第8順位聽到自己的名字,拋出橄欖枝的是山西隊。那一刻,他說自己沒有失望。

“我雖然好勝心強,但我也善於審時度勢,我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還沒有完全得到大家的認可。”
這是張寧展現給眾人的一面,他喜歡競爭,似乎在這種環境下更如魚得水。就像他在參加《這!就是灌籃》時,當導演喊開始錄製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叢林法則。
“我和對手們都是互相的‘獵物’。”

生活中,張寧卻是另一種狀態。1米92、98公斤的大個子,喜歡皮卡丘這樣的卡通形象。
他的微信簽名詮釋了自己賽場內外的雙面人生——生活中皮卡皮卡,上了球場就要十萬伏特。


“和我不熟的人可能覺得我難以相處,因為我在球場上不太笑。”
事實上,他在生活中給自己定義的標籤令人感到有些意外,“傻”、“幼稚”,“我不希望把自己在球場上的性格帶到生活中來,我寧願自己的生活中多一些孩子的天真。”

他的房間裡會擺放著幾個玩偶,或放在床上陪他睡覺,或搭在沙發上,與他作伴。
No.3 昇華
去年12月1日,張寧剛剛跟隨山西隊在菜鳥賽季打了10場比賽後,主教練丁偉找到他,宣佈了將他下放發展聯盟的消息。
好強的他,猶如被潑了一盆涼水。
剛剛到隊才3個多月,他還沒得到足夠多的表現機會就被下放,對任何一名新秀而言都是沉重的打擊,更何況是在CUBA久負盛名的張寧。
張寧記得第一天來到隊裡的場景,他期待來到訓練館後,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他,熱情主動迎接這位新人的到來。
他按捺住激動的情緒,儘量想表現得剋制,讓教練組覺得他沉穩,不毛躁,但在推開門的那一刻,他就意識到所有的幻想都是奢望。沒有人會專門為他的到來停下來。
在職業隊伍中,人來人往是常態,職業球員對新人到場的場景再熟稔不過。
“每年都會有人才流失和引進,很多人會把籃球當做是工作,不像我們上大學時,大一新生來了,會特地歡迎他,他要在這裡待上5年。”
在參加選秀前,張寧曾有一個想法,他希望自己能夠在一支隊伍中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整個過程。因此,他期待能被適合自己的隊伍選中。
“我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很強,不喜歡飄來飄去,如果有機會,我想職業生涯都效力一個城市。”
這個心願在剛起步時就受到了阻礙。被下放發展聯盟,在他的菜鳥賽季中被定義成一個拐點,前路漫漫,他不知是福還是禍。
這個消息來得太突然,他承認自己很失落。
前十場比賽,張寧的表現算不上讓人滿意,他也曾得到過較多的出場時間,但競技狀態卻是失控般忽上忽下。
他安慰自己,也許去打發展聯盟並非壞事,“我想打球,我需要去找到比賽狀態。”
好在,從主教練丁偉的話中也聽不出教練放棄他的信號——“你現在的狀態不是很好,教練組還是相信你,需要你通過這個比賽去找狀態。”

在發展聯盟的一週時間裡,他經歷了籃球生涯以來最強烈的孤獨、鬱悶。

“我不是抱怨別人不理解我,而是埋怨自己做得不夠好。”他和交往快6年的女友倒苦水,後者直接回應他,“下放沒毛病,那咱就練。”

一週後,轉折點又出現了。因為隊裡出現了傷號,張寧被丁偉告知需要馬上趕回賽場。回到隊伍後的第一場比賽,他在對陣深圳隊一役中出場17分鐘,拿到了12分。

第二場比賽,張寧迎來了狀態的爆發。對陣浙江隊,他出場29分鐘,得到了21分,2分球6投5中,3分球3投2中。

張寧記得,當他打中一個3+1後,他用跪地嘶吼的方式慶祝自己的歸來。


“把所有的積怨都釋放了,這是我整個賽季打得最好的一場比賽。”
那場比賽,他真切地感覺找回了自我。之前出場時的思想包袱,全都被他拋諸腦後。
他知道身在谷底,唯有放手一搏,“什麼都不想了,在場上和以往的感覺是一樣的。”
現在想來,張寧覺得被下放到發展聯盟反而是教練組對他的一次激勵,他甚至覺得被教練組優待了。
“我們教練對我非常好。回來後,我打得好,立馬讓我出場,本身也是因為教練信任我,他們選擇我也是有所期待的。非常感謝他們。”
翻看張寧菜鳥賽季的數據,48場比賽中,他場均出場19.2分鐘,得到7.6分。這個數據在新秀中算不上頂尖,但也屬上乘。
但張寧只給自己的賽季表現打出了及格分,這是因為故事並沒有因為那個轉折點而有圓滿結局。
在對陣浙江隊打出一場好球后,張寧依舊會在一些場次中表現黯淡,他畢竟是一年級新秀,實力與心理狀態還有待完善。
另外,在被問到自己在一個賽季後是否已經完全融入山西隊時,他也給出了實誠的答案。
“我覺得還沒有百分之百融入吧,畢竟時間有限,才剛半年。之前在北大校隊,我用了3、4年才能完全融入隊伍。”
另一方面,就是他與隊友的配合。張寧拿祝銘震舉例,“我們在場上很少交流,包括也很少對眼神,就是下意識的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寡言少語的祝銘震也會有急的時候,那就是在張寧打得不冷靜的時候,他會罕見地輕聲說著:“哎呀,幹嘛呢,又失誤了。”
張寧不會責怪前者的抱怨,因為這是隊友給他的警醒,“他的性格很好的,要是逼得他說話了,肯定是我的問題很嚴重了。”
他們能夠互相容忍隊友在場上出現適當的失誤,而這也是張寧需要與現在的隊友加強磨合之處。

張寧想起丁偉對自己說過的一番話。
——“加油吧,少年,這些都是你經歷的,很寶貴的財富。往往是在遇到困難多的情況下,才是你昇華進階的最寶貴的過程。”



(董正翔)

關鍵字: 中國籃球聯賽 張寧 CBA 祝銘震 CBA 張寧